学习辅导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2018-09-15

6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图片说明

   ◆罗马长城遗址

   古罗马曾称雄欧亚非大陆。当古罗马势力向北扩展到大不列颠岛上之后,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罗马皇帝便下令在今英国境内的苏格兰与英格兰的交界地带修筑了一条蜿蜒的土墙,当地人称之为“哈德良长城”。该长城西起爱尔兰海,东到北海,把大不列颠岛一分为二,全长约200公里,修筑时间为公元117年。

   ◆古罗马奴隶角斗场

   罗马角斗场是古罗马建筑工程中最卓越的代表,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物之一。虽然到现在它只剩下片片断垣残壁,但仍深刻地烙印着古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

   古罗马角斗场建于古罗马的佛拉维奥皇朝时代,在公元72年,由维斯巴西安皇帝开始修建,8年后,由他的儿子接续完成。据说,它是罗马帝国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后,为了庆祝胜利和显示罗马帝国强大的威力,强迫8万名犹太人俘虏修建而成的。此后,在公元3世纪和5世纪又进行了重新的修葺。

   古罗马角斗场呈椭圆形,长轴为188米,短轴为156米,高达57米,外墙周长有520余米,整个角斗场占地约为2万平方米,可容纳5至8万名观众。角斗场中央是用于角斗的区域,长轴86米,短轴54米,周围有一道高墙与观众席隔开,以保护观众的安全。在角斗区四周是观众席,是逐级升高的台阶,共有60排座位,按等级尊卑地位的差别分为几个区。距离角斗区最近的下面一区是皇帝、元老、主教等罗马贵族和官吏的特别座席,这样的贵宾座是用整块大理石雕琢而成的;第二、三区是骑士和罗马公民的座位;第四区以上则是普通自由民(包括被解放了的奴隶)的座位。每隔一定的间距有一条纵向的过道,这些过道呈放射状分布到观众席的斜面上。这个结构的设计经过精密的计算,构思巧妙,方便观众快速就座和离场,这样,即使发生火灾或其他混乱的情形,观众都可以轻易而迅速地离场。

   在公元15世纪,罗马的角斗游戏终于被取缔,这个圆形露天角斗场也被废弃了。以后的数个世纪,角斗场成了罗马人的“采石场”。他们常常搬走这里的雕像和巨石,用来建造房屋和宫殿。到了公元18世纪,基督教宗本笃十四世为了保存角斗场残留的遗迹,下令禁止开采,并在角斗场中央竖立了一尊十字架,来纪念耶稣的受难。

   ★课文注释

   ◆罗马法

   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罗马法学家依据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将法律划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公法包括宗教祭祀活动和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规范;私法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2)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所有以书面形式发布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包括议会通过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等;不成文法是指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习惯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