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9:我国城乡拟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人大代表

2019-04-08

【背景材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27日开始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审议中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则对现行法律相关条款作出修改,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对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草案也作了类似的规定。
【课标要求】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中国近代民主艰难推进的历程
1.洪仁轩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2.对君主立宪制的追求:
(1)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他们的理论没有付之实践。
(2)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而失败,证明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同。
3. 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1)19xx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19xx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是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3)19xx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19xx年宋教仁改同盟会为国民党,通过议会选举和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结果宋教仁被刺杀。
(5)“宋案”发生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国,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但均遭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道路行不通。
4.升华认识:①近代中国在痛苦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习技术向学习制度、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转变的过程。②民族独立是政治民主化的提前,只有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得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近代化。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为追求民主政治所做的努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