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变的事物》教案 篇1
浙江温岭二中 江奎
一, 浏览课文 猜猜作者:
我们平时看报纸读杂志的时候,往往是先了解作者,再读文章,今天我们来先读文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猜猜文章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把课文扫描一遍,然后从作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身份、长相、爱好等方面进行判断。
好,请你告诉我,作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身份。长相。爱好。
好,请看大屏幕,作者的名字叫做刘亮程,这是作者的长相,这是作者的介绍。
刘亮程,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读过一年小学,三年初中,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等。
你们猜得怎么样,如果你觉得你们猜得还不错的话,请为自己鼓鼓掌。
二, 再读课文 讨论“改变”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改变世界,改变事物。
“我”改变了那些事物?按顺序把它们找出来。(在荒野上挖两锨,把土包铲平,几年后…… 在平地上挖大坑,几年后,……为别人增收了几斤玉米、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在牛屁股上拍了一锨,赶走一头正在交配的黑公羊。)
我读一下最后第二小节,大家觉得这一节写作者改变了什么?哪一句话最值得玩味?
村里的人是怎样看待我的劳动的?他们能理解作者的劳动吗?
同学们怎么看待作者的劳动呢?
作者怎么看待自己的劳动呢?在他改变了一个个事物时他是怎么想的呢?请跳读全文,找出一些能透露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请猜测一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兴奋、成就感)对吗?或许大家说的是对的,或许大家说的是错的,因为作者说“这时我内心……”
作者改变了事物,什么改变作者?时间。时间不仅改变了我,还改变了村里的一切,乃至世上的一切。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节,思考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
三, 品读课文 深入感悟
(1)在时间面前,人是怎样的一种形象?(渺小、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当作者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深深地思考)
(2)请大家把最后一句话齐读一遍,体会作者有没有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作者在写最后一句话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平和、坦然、幡然醒悟、大彻大悟)
刘亮程究竟悟出了什么大道理?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干了那么多微不足道的事情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世界上大多数的人,一辈子所做的事往往都是小事,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小事足以改变一些事物的命运,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这些小事,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往往是有意义的。)
我们再来看作者与记者的一段对话
记 者:我还和别人说你是个“闲锤子”,爱在荒野上晃悠,把跟你无关系的一个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故地挖一个大坑,去把一棵长得歪了的树用绳子拉直,很得意地说这是你改变的事物。
刘亮程:乡下嘛,就这样,没什么大事,牲畜、草木、天气、一小片阳光,吃、劳动、睡觉。除了这些小事再没啥想头。那个地方,能让人日久天长地想一些小事情,不是事情的事情,一想很长时间,想得没意思了撂掉。实在没啥想头了拾起来再想。一件小事就是这样被想成大事,想成另外一件事,到最后它就不单单是一个村庄的事了。
著名文艺评论家蒋子丹这样评价刘亮程的散文,“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大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
刘亮程就是因为把乡村的平凡小事想成大事,被称为乡村哲学家,请大家沿着这位哲学家的思路思考,人的一生究竟怎样才可以留下痕迹?人的一生可以留下多少痕迹?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当我们想到我们每做一件小事,都会留下痕迹,我们肯定会认真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当我们想到我们每做一件小事,都会改变事物,每个人在自己的“村庄”里都可以实现个体生命价值,我们的人生肯定是无怨无悔。刘亮程的散文让我们的心灵感到好温暖。
刘亮程的散文集叫做《一个人的村庄》,他说过,我全部的写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村庄。这村庄就是他勤勤恳恳建造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灵魂的栖居地。在这个村庄里,阳光明媚,清风徐来。当燥热的城市越来越难以容下远道而来的流浪者,刘亮程用他一个人的村庄庇护了众多城市人无处依附的心灵。刘亮程也因此赢得了众多的好评:
李陀
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
林贤治
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
四, 布置作业 拓宽视野
但是,刘亮程已经离开农村很久了,他的创作也由散文转向长篇小说,近几年他好像一直都沉默着,大家非常担心的是长期的都市生活会不会让他失掉那些金子般宝贵的东西。我想推荐大家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那就是温岭作家郭小橹创作的《我心中的石头镇》,大家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这就算作是今天的一个作业 吧。
或许生活教给作家的东西远远多于学校教给他们的东西,于是,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低学历作家,刘亮程算一个,还有没上过学的战士作家高玉宝、只有小学毕业却写出《边城》这样伟大作品的沈从文、读过小学四年级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大家可能都看过电视剧《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可大家知道吗,他们的编剧海岩只是读到小学四年级,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韩寒,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可以去思考学历教育与作家成长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这节课的第二个作业 。
作者邮箱:
[1]
《我改变的事物》教案 篇2
孔若秋
“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刘亮程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被称为“乡村哲学家”,其中《我改变的事物》就是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对普通人生命大彻大悟的哲理的典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小人物豁达乐观的对待生活——笑口常开、笑容常带的理由。
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生读书的方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所以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去正确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就是先筛选出文章传达的有关信息,再体味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态度,品味文本中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对这样通俗易懂而内涵深刻的文章,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
一,浏览文章 先猜外貌(学习快速筛选相关信息)
鉴赏文章,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知人论世。因为要真正读懂文章,必须了解作者。所以请大家快速阅读一遍,猜一猜作者的身份、年龄、身材、学历。
a, 年龄:四十上下
根据是:“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经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
b, 身份:农民
根据是: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
c, 身材:瘦弱
根据是:“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
d, 学历:不高。(初中,没有进过大学)
[ 亮出谜底 ](多媒体投影作者照片并介绍)刘亮程,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读过一年小学,三年初中,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等。
二, 细读文章,再猜性格(学习体悟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1,找出文中表达“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理解这些词句的深层含义。
“这也许就是命运。”(“这”指代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指代上一句,“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表达对自己不能干重活累活的无奈,自嘲自慰。)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讨厌只追求物质的人,认为他们是虚度岁月的不道德人。一个人不仅应该尽自己热情参加劳动,追求物质享受,而且应该善于思考,有思想,有精神的追求。)
“这时我内心的活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为自己无意间改变了世界高兴,说明“我”是一个热爱劳动并且积极思考其意义的人。)
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为自己无意间做的事改变了事物、给人带来了好处而得意。)
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为自己做了有意改变了事物而无害于社会的事而得意。无意而为的事要善于思考它的意义。)
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坚信自己干的小事有意义。说明一个人作每一件事,都应该思考它的意义。)
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为自己一生所做的小事而自豪。)
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坚信自己扔木头这样的小事也有意义,因为它也改变了与此有关的一些人的行为,因此也影响着周围的事物。)
2,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是个“闲锤子”,爱在荒野上晃悠,把跟自己无关系的一个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故地挖一个大坑,去把一棵长得歪了的树用绳子拉直,这些小事不被周围的人们理解,可是作者还很得意地说这是改变的事物。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解释这种情况的。人家又是怎么评论的。
刘亮程(回答记者):乡下嘛,就这样,没什么大事,牲畜、草木、天气、一小片阳光,吃、劳动、睡觉。除了这些小事再没啥想头。那个地方,能让人日久天长地想一些小事情,不是事情的事情,一想很长时间,想得没意思了撂掉。实在没啥想头了拾起来再想。一件小事就是这样被想成大事,想成另外一件事,到最后它就不单单是一个村庄的事了。
刘亮程的散文集叫做《一个人的村庄》,他说,我全部的写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是他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村庄里,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这个村庄既是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曾庇护了众多无处依附的心灵。刘亮程因此赢得了众多的好评:
著名文艺评论家蒋子丹这样评价,“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的大才华。这当然是一种哲学,是发现的哲学,是悲怀和乐世的哲学,是生命体大彻大悟顶天立地的哲学。”李陀说:“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尽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林贤治说:“刘亮程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 ”
3, (讨论,综合归纳)“我”是怎样一个人?(讨论,训练综合归纳能力)
“我”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里,一个不能干重活累活的农民,卑微平凡而不引人注意的小人物。只会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只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小事。但又不是像普通农民一样仅以一幢好房子、壮牲口、农具、衣服等物质的享受为目标,而是不愿意虚度岁月,以追求精神的满足为乐,有自己追求,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我”常常为自己有意无意做的小事给人带来好处而得意、自豪。所以,“我”是一个不仅善于发现生活中有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而且善于发现生活中无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一个善于思考生活意义的人。正因为能够不仅思考有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而且也思考无意而为的小事的意义,因而,“我”是一个始终能够笑对人生,豁达、乐观地在乡村中恬淡地生活的睿智者——乡村哲学家。,
三, 品读文章,体悟哲理(学习领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仔细阅读文章,讨论:
这篇文章的许多句子看起来很平常,但仔细体会却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哲理。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很有哲理意味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a,“村里人说我是个“闲锤子”,他们靠一年年的丰收改建了家园,添置了农具和衣服。我还是老样子,他们不知道我改变了什么。”
“我是这样一个平常的人,住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注定要这样闲逛一辈子。” “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
[ 蕴含哲理 ]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有意无意中干的小事,只要给人们带来好处,那么,你就可以得意自豪。不必去计较别人是否理解你。
b,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
作者认为“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的生活是“虚晃荡一世”“不道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一生。
[蕴含哲理] 人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人的一生不应该是仅仅为了满足物质的需要,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c,无意而做的小事:赶麻雀,钻进玉米地。
有意而为的小事:铲土包,挖土坑,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用铁锨拍牛。赶走一头正在交配的黑公羊,扔木头。(两类事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 蕴含哲理 ] ①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只能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平凡而不引人注意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也值得自豪,因为它使世界上的事物发生了变化,
②如果一个人无意间做的小事对人带来好处,也可以因此而得意;如果你有意做出努力,并给人们带来好处,那么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每个人应该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自己喜欢做的,只要对人无害,就都可以做。
d,“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了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
“多少年后当眼前的一切成为结局,时间改变了我,改变了村里的一切。整个老掉的一代人,坐在黄昏里感叹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没人知道有些东西是被我改变的。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
[ 蕴含哲理 ]①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时间不可抗拒的改变着你,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个人总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一件事无意有意做的小事,都应该思考它的意义,只要自己喜欢而对人无害的事就可以高兴,只要对人有益的事就可以自豪,人家理解不理解都不必在乎,你都可以笑对人生。
②虽然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是命运注定的,但只要善于思考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的意义,就是一个聪明的睿智的人。
③随着世界间的流逝,时间改变了人,但人在有意无意中也在改变着事物,改变着世界。关键是一个人是否在改变世界上的事物中做有益于人的事。
四, 拓展回味 布置作业
印度诗人泰戈尔《萤火虫》里写道:“天空没留下我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可是刘亮程《我改变的事物》却说自己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留下痕迹,都会改变事物,每个人在有意无意中都在实现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如果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就一定会笑对人生。刘亮程的散文让我们的心灵感到好温暖哦。我想,大家肯定愿意认真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世界上留下痕迹。同学们,你的一生将留下怎样的痕迹?究竟怎样才能留下值得自豪的痕迹?请以“ 痕迹”为话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作文。
联系地址:温岭二中
邮箱: 作者邮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