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第一课时)

2022-02-14

——郁达夫
鲁迅的《阿q正传》享有世界声誉,已有近40种不同文字的译本。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走近阿q。
二、整体初读
从把握这篇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入手,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
1.完整把握全文的情节,明白人因事显,事因人生的道理。
2.根据情节,说说鲁迅笔下的阿q的性格有哪些特点?
3.能说出全文的结构特点。
三、归纳提要
情节是人物某种性格的“成长史”。叙事类作品一般都有一定的情节。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情节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还有利于揭示主题。情节的基础是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小说中的事件,是从属于人物的心灵史,而不是事件史,它没有完整的情节。
而结构属于作品的形式范畴。结构是作者安排材料、组织材料的方法。本文的结构是点线结合式的。所谓的“线”就是阿q短暂的一生;所谓的“点”就是能够反映阿q思想性格的一些生活片断。
教师在提出要求后,可提示学生,文学作品的情节所包含的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快速完成作品情节的归纳,并交流、讨论。
明确:小说前三章用扫描式的方法,交待了阿q的苦难身世(政治、经济),确立了人物、事件的发展性质,描述了最初的矛盾冲突,并初步显示了阿q的性格特征;第四、五、六三章沿着阿q命运这一中心逐渐展开,它也是人物性格的合理发展的结果。阿q遭遇压迫和剥削,人物之间的矛盾从展开到激化。在这一过程中,清楚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作者的情感倾向也逐步明朗化;后三章(第九章的开头),阿q与赵太爷的矛盾冲突发展到高度紧张阶段,这部分是情节的核心部分,他对主人公的命运具有决定的意义。在革命到来之后,阿q被诬蔑为强盗而被抓,他的悲剧命运已经被决定了。
第九章的后半部分交代了愚昧而不觉悟的阿q在人们的喝彩声中,糊里糊涂地被反动派枪毙了。
四、重点解读(结合课后思考题二)
阿q作为一个人物形象,他的性格最特别之处是什么呢?
法国文豪罗曼•罗兰读了《阿q正传》后,激动不已。“我永远忘不了阿q那副苦恼的面孔”。用鲁迅先生在《寄〈戏〉周刊编辑信》的话,“阿q该是30岁左右,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式的质朴、愚昧,但也很有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像瘪三样”。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企图用一些可笑的自欺欺人的想法、做法以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文学评论家称之为“精神胜利法”,一般的人称之为“阿q精神”。(教师可对“优胜记略”“续优胜记略”的相关部分做一示范解读后,再让学生思考、讨论,总之,务必要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
师:阿q非常穷,穷得只剩一条裤,甚至连姓名都没有。但是,他的可悲却主要还不在物质的匮乏,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压在未庄生活的最底层,什么人都能欺负他,可他却并不在乎,常常好像还很得意——这里的关键,是他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胜利法,分明挨了别人的打,他却想:这是儿子打老子;分明是别人抢走了他赌赢的钱,他却在愤怒之中抡起巴掌打自己一个耳光,仿佛是在打别人一样。就是受了再厉害的欺凌,他都能依靠类似这样的方法转败为胜,最后就莫名其妙地高兴起来。这都是精神胜利法,阿q身上最重要的精神特征。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