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于,被。
【解析】
a.而,前一句表假设,译为如果;后一句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后一句与XX年高考广东卷10小题d第二句一样。
b.以,前一句为介词,因为;后一句为介词,把。
c.之,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实词推断方法
例1:( 05高考湖北卷,语文,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
【解析】此题中“鄙”的意思是:边邑,郊野之处。此用法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的依据。如“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 《烛之五退秦师》(把……当作边境)这种方法叫课本求义法。
练习1:(06高考福建,语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
【解析】此项中“适”的用法均可在课文中找到。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
练习2:(09高考山东卷,语文,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解析】过:错误。此用法在《勾践灭吴》中可以找到。“是寡人之过也。”
例2:(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解析】条:整理。在这句话中,其言是名词,自然,“条”就是动词,根据语法搭配的原则,自然就推断出来了。这种推断方法叫语法分析法。
练习1:( 06高考重庆卷,语文,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解析】从“其疏”是名词,就可以判断出“袖”是动词。
练习2:(09高考广东卷,语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