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4

2021-03-24

    1.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3.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
    四、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一,表示比喻。例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第三,表示处所。例如: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变,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五、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动”,“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a、形容词意动。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b.名词意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冯婉贞》: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