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你不诋毁死者的名声,你的名声才能永存。 ——萨迪
88.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 ——萨迪
89.对于高贵的人,荣誉是一种醇酒。 ——罗丹
90.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金缨
91.财富或声誉的宠儿们在我们眼前纷纷落马,却不能改变我们的雄心。——沃维纳格
92.荣誉不过是一块铭旌。 ——莎士比亚
93.名誉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 ——泰戈尔
94.荣誉使艺术盛兴,一切有志于钻研的人,无不受着荣誉感的激动。 ——西塞罗
95.遇到的困难越多,得到的荣誉也越大。 ——西塞罗
96.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左芬
97.虚荣是其他人的骄傲。 ——佚名
98.在生活中,虚荣是被创造区别开来的兴趣,将虚荣与艺术上的兴趣相比较并以思考的人,也许能够找到切实解决虚荣的办法。 ——三木清
99.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魏征
100.只因忘宠辱,到此不伤神。——惠严
中国古人的荣辱观一般分为四个方面:
(一)爱国:
礼义兼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七》)
损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思诗三十八首》)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杜甫《再经照陵》)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陈与义《伤春》)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辛弃疾《满江红》)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心天地知(陈子龙《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二)利民:
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欲上民,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六十六章》)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全行为上(《史记•赵世家》)
轻摇薄赋,以宽民力(方勺《青溪寇轨》)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雅•大雅•民劳》)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杜甫《有感五首》)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无花(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更将散布人间世,化身万亿发光明(康有为《属草堂诸子汇刻其功课簿系诗》)
(三)乐群:
(助人)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人;人恶我,我必恶人。(《列子•符》)
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国语•晋语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王勃《别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