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文学作品类四年联考题汇编

2019-12-24

    ⑤诺曼底的那片海域很美,可在我的眼里,它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苍凉的海岸!那飞起飞落的鸟,那飘来荡去的云,那在微风中摇曳着的松柏,那一望无际的墓碑,都在轻声诉说着一段已被我们逐渐遗忘看的历史,如果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阴影,请不要惊诧,因为阴影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⑥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⑦黑暗消失了吗?
    ⑧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第②段结尾处一连串的问话,层层推进,增强语势,意在凸显作者对阵亡战士的深切怀念。
b.在作者看来布什、布莱尔祭奠长眠在这里的死者,给这里带来礼炮、鲜花的同时更给他们从政带来帮助。
c.本文以游踪为线,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融历史回顾与现实感怀于一体,引发读者思考。
d.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引出艾森豪威尔相关的演说,其中“阴影”一词,既用本意,又用比喻义。
e.结尾段用“火炬”比喻墓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用呼唤的口吻,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14.简要分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1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最苍凉的海岸”为题?(6分)
答案  13.ac(答对两项得5分,答对一项得2分)
14 第①段描写了诺曼底战士墓占地广、坟墓数量多,渲染了冷清、肃穆的氛围,为下文奠定基调(1分);和平年代少有人来,意在表明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他们;借此抒发对他们的敬意和惋惜之情(1分),表达了作者内心感到的震撼(1分),引出下文对战争的反思(1分)。
15.因为这里不仅是海滩,还是一大片年轻战士的墓地,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追悼;(2分)这里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闯或会有政客为了增加政治砝码来到这里,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自己心情的悲凉和复杂;(2分)虽然二次大战已经结束了六十年了,但是战争还存在,人们没有吸取教训,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深刻的反思(2分)。

XX年5月更新
一、(XX年甘肃省高三二诊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淡竹
苏沧桑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  .
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③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银杏终于褪去了一身浓艳,和
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