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2019-12-24

 
 四、总结、扩展
 
  综至全篇,段落分明,层次井然,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做为每一部分的画龙点睛之笔,既标明三个部分的联系,又将每段议论的要点点明,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附:
  1、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句意是:我对国家。)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内遇到饥荒。)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句意是,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
  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或百步而后上(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句意是,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下来。)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2、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附: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提疑:民不加多
  1.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阐述
  孟子 答疑:
2.使“民加多”的措施
  结论——保民而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