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模块分类复习6
2019-08-23a.(只填序号) 修改:
b.(只填序号) 修改:
c.(只填序号) 修改:
d.(只填序号) 修改:
参考答案:“科学的营养”(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改为“科学的营养法”。“每道菜”(表意不明)改为“各道菜之间”。“避免不过量”(不合逻辑或滥用否定)删掉“不”。“一块小食品”(语序不当)改为“一小块食品”。饥饿感就会减少(搭配不当)。“减少”改为“减轻”或“消失”。“优雅的结果所在”(不合逻辑或因果倒置)改为“优雅的原因所在”。(任选四句修改)
23.下面一则擦玻璃器的广告在语言表达上有毛病,请加以改正(不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本产品根据玻璃导磁原理而制造,是随着城乡高楼大厦逐年增多的今天,普遍存在着擦玻璃难和窗外擦玻璃危险等问题。为此,本公司特向用户推荐这一理想产品。
改正: [答案]a本产品根据玻璃导磁原理制造。随着城乡高楼大厦逐年增多(或“在城乡高楼大厦逐年增多的今天”),普遍存在着擦玻璃难和窗外擦玻璃危险等问题。为此,本公司特向用户推荐这一理想产品。b随着城乡高楼大厦逐年的增多,普遍存在着擦玻璃难和窗外擦玻璃危险等问题。为此,本公司根据玻璃导磁原理制造了擦玻璃器,特向用户推荐。 备课资料汇编 一、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 XX年春季全国高考题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b.水稻基因组在已知的各类植物基因组中是最大的,共4.3亿对碱基,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七分之一。 c.世界银行指出,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将会延长东南亚地区经济萧条的时间,从而对该地区的贫困人口造成伤害。 d.不久前,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入世后人才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答案]a XX年全国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答案:修改为: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XX年全国高考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解析]用语感认识法,可发现b句的“万一”和“若”语义重复;用检查“枝叶”法,发现c句缺少与“针对”呼应的词语,d句则犯了定语(平均年龄仅20岁)与中心词(作品)搭配不当的错误。[答案] a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值得特别重视。做题时一般先从成分是否残缺、搭配入手。 修改病句,也是经常出现的,常常放在b卷中的语言运用题中。病句题来源于当前的报章杂志,内容大都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有的文字侧重于书面语,有的文字侧重于口语;有的是消息,有的是政论文字等等。 二、语句正误辨别的方法 1.语感判断法。 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中形成的对用词造句规则的感性认识。可将语句默默地读几遍,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意思不清晰的地方,就可能是语病所在。这个地方就应该特别注意,作仔细检查。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枝干梳理法 即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可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搭配不当的错误。 压缩主干之后,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要针对枝叶”(定语、状语、补语)看看有没有问题。看看句子是否存在重复赘余、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局部的搭配不当等问题。如: 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这一句子压缩后没发现问题,再仔细审视定语与中心语“研制开发”的关系,发现“新技术”不能‘研制”只能“开发”,所以不搭配。 3.造句类比法 对于一些一时拿不准是否有语病,语感上觉得别扭,用语法分析也比较困难或结构繁杂的句子,可以仿照原句主结构造几个常见的句子,进行类比分析,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是否有语病且在哪个地方。如“他有浓厚的虚荣心,不愿去扫街道。”划线处是否有毛病?由于“浓厚的爱国心”、“浓厚的上进心”都没有这种用法,所以划线处也是不当的。 4.逻辑分析法 如果从语法上找不出毛病,那就要用逻辑上进行判断。如“我读电影”,在语法上并无错,但不符情理。再如“是否刻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之一。”语法上无毛病,但逻辑上不对应。 三、病句修改“四字诀” 近几年的考题往往在第ⅱ卷中有简答题的语病修改,一般常用的方法是: 补:成分残缺的要补上。 删:多余的词或短语要删除。 换:用词、用语不准确、不恰当、不得体,要用新的内容加以替换。 调:语序前后不恰当、不连贯,要加以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