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因诗稿在战乱中遗失殆尽,只收集了军旅生涯中所写的部分作品,所以,作者将诗集命名为《奇零草》。
【解析】 c 错在“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里列举的目的在于表明编订诗集主要是为了以诗记史,以诗明志。
第7课时 │ 新题精练
9.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a.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b.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c.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d.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解析】 d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找出句末语气词“矣”。然后根据意思表达的完整性,可知“始”字后面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再看“悲穷悯乱”的原因应该是“忧国思家”而非仅仅是“思家”,所以正确答案应选d。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告诫(我),(我)于是停止写诗(或:放下笔不再写诗)。
【解析】 语意通顺,1分;以为:以(之)为,拿这件事,1分;辍:停止,1分。
(2)【答案】 只是过去的诗作不能再查考(或:再也找不到了),所以编订的难度几乎像(恢复)《广陵散》一样。
【解析】 语意通顺,1分;独:只是,1分;考:查考,查找,1分。
(3)【答案】 (杜甫)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
【解析】 语意通顺,1分;流离蜀道:句式(省略+倒装),1分;风骚:诗歌创作,1分;名:称,称之为,1分。
【参考译文】
我自八岁以来,就喜欢写作诗歌。先父担心我荒废了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劝诫我,我于是就放下笔不再写诗了,然而还是偷偷地写。等到科举考中之后,我和四面八方的贤士豪杰交友也就更广泛了,来来往往的馈赠答谢,时间长了,写的诗竟然填满了箱子。适逢国家灾难接二连三,我在江东倡导抗清大义,凡是以前一展雕虫小技的诗歌几乎丢失殆尽。从此,不管是外出筹划军队,还是入朝掌管起草诏令,还能够在闲暇之时吟诗作对。到清军渡江南下,长短不一的诗歌和奏章的草稿以及起草的诏令,一切都付与战火之中,这确实是文字的不幸啊!
我从丙戌年就开始在海上漂荡,至今已经十七年了。这期间忧虑国家思念故乡,为处境困窘悲伤,为动荡不安的局势忧愁,无时无事不足以扣动心弦的。有时领兵北伐,意气风发放声高歌,有时避让清军向南征讨,在寂静之时空旷之地,低声吟唱。每当风雨飘摇和波涛震荡之时,这些更加令孤独的臣子怀想旧主,令出行在外的游子想念亲人,难道这些诗篇是什么亡国之音吗?或许寄托了忠贞臣子的哀世之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