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12
2019-07-28厚的“带油性”。
答案 b
解析 因果关系不成立,“采掘难度大”不能成为“矿源有限”的原因。
7.下列对朱泥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泥壶的泥料属于红泥,只占红泥中的一小部分,是红泥中的精品,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红泥都能做成朱泥壶。
b.朱泥壶含氧化铁成分较多,所以其最大的特色就是色彩饱和,而且烧成后表面有柔和半透明状的红色光泽,
有金属之声。
c.朱泥壶的红色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东方的象征,因此,朱泥壶作为中国紫砂壶惟一出口的紫砂,出口到了欧洲
几国。
d.先人留下的朱泥壶,既天生丽质又巧夺天工,各具神韵,让我们有幸欣赏这一古老艺术作品的瑰丽多姿。
答案 c
解析 原文是“清初,朱泥壶作为中国紫砂壶惟一出口的紫砂,出口到欧洲几国”,应该有时间限制。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朱泥含铁量较其他紫砂泥高,产在嫩泥矿层的底部。据《阳羡茗壶系》载,赵庄山与黄龙山均有出产。
b.红泥的矿藏量,远不及紫泥,甚至少于本山绿泥。因此,朱泥作为红泥中的精品,其矿藏量就少之又少了。
c.《宜兴陶艺西渐》曾提及17世纪中叶宜兴紫砂壶的外销情况:在1680年有1 600多件朱泥壶运往阿姆斯特
丹,1679年有“七箱朱泥茶壶”由漳州运抵印尼亚加达。
d.由于朱泥资源的枯竭,加上朱泥成壶技艺上有相当难度,现在烧制的“朱泥壶”已不是历史上所指的朱泥壶了。
答案 b
解析 a项《阳羡茗壶系》并没有提到黄龙山,并肝黄龙山的矿源不能称为朱泥,只能算红泥。c项“1679年
有‘七箱朱泥茶壶’由漳州运抵印尼亚加达”,这本书中并没有提及,而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记载的。d项原文是“用此为原料烧制的‘朱泥壶’已不是历史上所指的朱泥壶了”,“此”指的是黄龙山的“朱泥”。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姓氏暗藏疾病信息 遗传专家准备对“姓”下药
XX年1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发布中国姓氏统计研究,这项研究历时两年完成,涉及全国1 110个县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一共收集到4 100个姓氏。研究者发现,所有的姓氏和常见疾病之间似乎都存在一种说不清的重叠现象。
项目负责人袁义达副研究员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 0XX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在中国5 0XX年的文明发展中,绝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都随父姓。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由此推断,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如果把每一个姓氏看做一个遗传基因,那么姓氏的遗传和分布,就可以体现一个种群基因的遗传和分布,姓氏的分布和y染色体遗传基因的分布应该是平行关系。那么中国姓氏在5 0XX年中是稳定的代代相传,还是像日本一样是偶然一次出现的呢?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才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多数以地名命名,比如松下、井上、田中等。日本人的姓氏就很难与遗传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