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轮•古代诗词鉴赏

2019-05-07

唐•王维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解析]从抓关键字入手,可知王诗表现的心境是“悲”,周待表现的心境是“静”。与此照应,王诗写了“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了“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王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的情景,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两位诗人用不同的景衬托出了不同的心境。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然而,古诗的特点则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将以上方法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主旨
高考要求的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一、鉴赏诗歌语言的途径
 主要说以下三点: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例1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开头两句有问有答。问他何事栖于碧山,诗人却“笑而不答”。这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写照,更表明“栖碧山”的妙处在“悠然心会”。“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是写碧山之景“别有天地非人间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即这碧山让人“心自闲”,而不像“人间”那样令人烦恼,让人不幸。在诗人看来,这“碧山”,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远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让人心境悠闲。全诗用语新鲜自然,不落俗套,“不答”而答,转接轻灵,活泼流利,具有一种清新美
 例2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这首诗可以说妇孺皆知,一般认为其语言风格是明朗的,但是它却是含蓄的。少小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我不忘故乡,故乡还认得我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的“笑问”出于天真自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问中了。透过这看似明朗的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复杂心态,感受到一种含蓄美,这便是体会语言风格特点基本要求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