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整理

2019-04-14

3、见狱吏则头枪地  “枪”通“抢”              4、及罪至罔加   “罔”通“网”
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6、放失旧闻   “失”通“佚”
7、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七、重点虚字

1、教以慎于接物(介词,把)    2、以稍陵迟(相当于“而”,因而)
3、思垂空文以自见(连词,来)   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因为)
八、重点句子翻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人本来就要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不同。
2、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译: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顾念父母、妻子儿女,至于被正义和公理所激发的人却不是这样。
3、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译:况且勇敢的人不一定死于名节,胆怯的人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

《渔父》
1、 重点实词和虚词
(1) 屈原既放  放逐                     游于江潭  徘徊
(2) 圣人不凝滞于物   拘泥,执着        而能与世推移     改变
(3) 何故深思高举     行为高出世俗      渔父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
(4) 自令放为         句末疑问语气词
2、 词类活用
(1)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使……扬起
(2) 鼓枻而去             名作动  敲打
3、 特殊句式
(1)游于江潭     介后                       (2)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后   (4)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句
(5)是以见放        宾前
4、古今异义词
(1)颜色憔悴    脸色  (2)形容枯槁   形体容貌  (3)何故至于斯  到
5、通假字
子非三闾大夫与   通“欤”
6、重点句子翻译
(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么能让洁白的身体,去受外物的玷辱呢(去沾染污浊的外物呢)?
(2)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圣人不被任何事物拘泥,并且能随着世俗改变,如果世人都混浊,何不搅浑泥水推波助澜呢?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