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复习文言文考点专题教案
2019-04-04
a.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b.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c.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d.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解析】 b 根据句末标志词“也”和名词(随、少师)作主语来判定。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武王准备攻打随国,假意派了薳章去随国谈判。作为外交礼节,随国也派少师来楚营谈判,楚武王采纳斗伯比的建议故意在少师面前示弱。b.在对待神、人的问题上,季梁更重视人的作用,他认为君王应该致力于农事,发展生产,教化百姓。如此,百姓和睦,神灵也自然就会降福给他们。c.文章以“季梁”为中心,先借敌人之口道出季梁,又借少师的愚蠢来反衬,末尾又点出“随侯惧而修政”和“楚不敢伐”,展现了季梁的沉毅、睿智。d.从文章来看,春秋时期,宗教神灵在人们的思想中已经不占主导地位,所以随侯在听了季梁的劝谏后,马上加强了政事。【解析】 d “宗教神灵在人们的思想中已经不占主导地位”理解有误。从文章来看,随侯认为只要用很多好祭品来祭祀神,就能取信于神,得到神灵的佑护,这足见神灵思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再从季梁的劝谏过程来看,亦不能看出。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1)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他们则由于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所以难以离间他们。(2)百姓,是神的主人,因此圣明的君王先安定好百姓,然后尽力奉神。(3)现在百姓各存一心,鬼神也缺乏主人,君王虽然独自祭祀丰盛,这又能有什么福分呢?【参考译文】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薳章去求和,驻军在瑕地等候消息。随国人派一位少师主持和议。斗伯比对楚王说:“我国在汉水以东不能达到目的,(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充军队,整顿武器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则由于害怕而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所以难以离间他们。汉水以东的国家,随国最大,(如果)随国自高自大,必定抛弃(周围的)小国。小国(与随国)离心,这是(符合)楚国的利益。少师很自大,请把我们的军队装扮成疲弱的样子来助长他(的骄傲)。”熊率且比说:“(随国)季梁在,(这个办法)有什么用?”斗伯比说:“这是用作以后的打算,少师是会得到他们国君(宠信的)。”楚王就撤去精锐军队,而(以老弱士卒)来接待少师。少师回去,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准备答应他。季梁阻止随侯说:“上天正授予(天命)给楚国,楚军(做出)的疲弱姿态,大概是要引诱我们。君王急什么呢?下臣听说过小国能抵抗大国,(是由于)小国有道而大国邪恶。所谓道,就是对百姓忠心,对神灵诚信。在上面的人想到有利于百姓,这就是忠心;祝史用真实的言辞祝祷神灵,这就是诚信。现在百姓挨饿而君王放任私欲,祝史假报(功德)来祭告神灵,下臣不知道(这样的小国)怎么能(抵抗大国)。”随侯说:“我祭祀用的牲畜都很肥壮,祭祀的谷物也都丰盛齐备,怎么不能使神信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