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复习25
2018-11-2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文学常识
1.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章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皆列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有《嘉祐集》。
2.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人,封荆国公,也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已学过其作品《伤仲永》,有《临川先生集》。
3.欧阳修(1007-1072),宇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有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4.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五、作文素材
1.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封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
使用角度:①团结合作。
2.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
使用角度:①努力。②最好的风景。③更上一层楼。
3.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
使用角度:①自信。②盲从。
4.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
使用角度:①成功的要素。②志、力、物。
5.古之英雄豪杰,不少就载倒在太平享乐之中,如后唐庄宗、李自成、洪秀全等,欧阳修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样载倒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吗?
使用角度:①反腐倡廉。②自律。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不经调查即道听途说,或瞎指挥,肯定误事。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命名的来由,“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虽也未弄清真正的原因,但其精神行为就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