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c.初学写作的人往往闭目一想觉得头头是道,拿起笔来,却又阻滞枯涩,心里有东西写不出来,这大半是由于“词汇”不够。
d.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解析】a项,“年富力强”与“百岁老人”矛盾;b项,“大方”指见识广博的人。“贻笑大方”表示被内行的人笑话(一般用以表示谦虚),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d项,“责无旁贷”与“职责”语义重复。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沂模拟)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画才能真正讲清楚。
b.(•四川自贡诊断)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适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又不靠得太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c.(•临沂模拟)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遵义模拟)参加本届西湖博览会的各省代表游览了新西湖后赞叹道:“西湖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是人间天堂啊。”
【解析】d项,“秀色可餐”指女子姿态娟秀可爱,也可以形容山川景色明丽新鲜。用来形容西湖山水较为妥当。a项,“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仅要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要揪着耳朵叮嘱,后来形容殷切教导。句子只片面地认为是“当着面”的意思,使用不当;b项,“不偏不倚”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不合语境;c项,“高山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句中的用法是望文生义,错误地理解为遇到高山而仰望畏惧,止步不前。
【答案】d
3、(•南京调研)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些人对中国的民族音乐有偏见,以为民乐只是下里巴人茶余饭后弹弹唱唱的东西,远不如西洋古典音乐有品位。
b.国庆节的夜晚,空中各色礼花绽放,争奇斗艳;广场上欢歌笑语,歌舞升平,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c.天气忽冷忽热,因感冒到医院就诊的人已经人满为患了。
d.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解析】a项,“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b项,“歌舞升平”多指粉饰太平,贬义;c项,“人满为患”指人太多带来了麻烦,不能修饰“人”,也不能单纯表示“人多”。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河北唐山一中调研)儿时看戏,我一听到台上的锣鼓响,尤其听到前面大人们的叫好声,就会急得跳脚,矮人看戏,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b. (•河北唐山一中调研)下周轮到我们班升旗,我把发言稿送交政教科审查,等我拿回我的发言稿时发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修改笔迹,稿件已经被改得体无完肤了,没有几句话是我自己的了。
c.(•石家庄一模)做生意要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靠投机取巧、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极其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