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复习指导教案

2018-03-04

(2)两支曲子在语言运用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前曲开篇便点出“别情”,然后写隐隐遥山,粼粼远水,暗示丈夫相去千山万水,相见遥遥无期,怎不叫人惆怅伤感?接下来的四句“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通过对暮春特有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抒情主人公触景伤情的内心活动。杨柳堆烟,飞絮滚滚,桃花盛开,醉脸醺醺,意象的选取,可谓颇具匠心。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故见杨柳便能引起无限离情;而桃花又使人产生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感。“内阁”“重门”中的抒情主人公,在傍晚见绵绵春雨,更增添了愁苦和惆怅;带着花香的春风透入“内阁”,又让人难以忘掉屋外丧魂断肠的暮春景物。一系列的景物,无不浸润着抒情主人公的相思、离愁。
(2)在语言运用上,两支曲子各有特点:前曲每句最后两字皆用叠词,景中含情;后曲前四句采用连环句,情中带景。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体现了王实甫婉丽清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示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XX年重庆二诊)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标准答案]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示例三];(XX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一)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步骤三)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1、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2、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3、怨气候酷寒。4、怨景色单调。
[示例四]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