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 )
a.文学大师擅长绘画,应视为一种很值很深入研究的艺术现象。
b.俄罗斯古典文学大师们的绘画作品受到歧视,反映了一种文化偏见。
c.普希金作画从来不用画笔,说明普希金的绘画出自自我意识。
d.普希金和托尔斯泰一样,都是既“用诗歌思想”也“用画思想”。
e.普希金妙笔作画,虽不够专业,却逾越了不同艺术之间的壁垒。
2.第1段末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的含义。
①生命气息的载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灵欲望的载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
①普希金“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不超过10个字)
答:
②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中国这外惟普希金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山峦(筱敏)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
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么?
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