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2017-08-10

3.①魏晋以来盛行的杂剧之风向通俗化、娱乐化转变;②剧谈中的对抗性带来新的戏剧因素;③有散乐、杂戏的基础。(原文第三段专论杂剧产生于唐代的原因,要抓住“剧谈”本身的变化和影响,但不能忽视“杂戏”等的基础)
4.b、e(杂剧也称为“杂戏”、“百戏”等,是“因心杂剧本身包含杂戏的内容”;文中谈到“佛教议论的影响”,未谈到佛教传播是杂剧成为“剧”的原因)
(二)1.①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②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是由“诗言志”的本质决定的。
2.儒家传统美学思想(观点)
3.①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②认为统治者应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4.c、d(对照原文可作判断)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