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句子

2017-07-31

解析  d项“所”相同,都用于所字结构;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凭,用”,后一个是连词“来”;b项前一个“虽”是“虽然”,后一个是“即使”;c项前一个“与”是介词“跟、同”,后一个是连词“和”。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屈突通“尽节于隋”的一组是 ( c )
①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
②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
③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
④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
⑤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
⑥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解析  ①体现的是他的刚直。③是桑显和的劝降之言。⑤是屈突通对唐高祖所说的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屈突通为人正直,秉公办事,他的弟弟屈突盖也以刚正严厉而知名。从民间歌谣中就能看出他们为官的威严。
b.隋末政治日益腐败,各地纷纷起兵反抗朝廷,隋军全无斗志,将领皆降,只有屈突通凭自己超人的谋略与胆识苦苦支撑。
c.战事失利,屈突通的处境十分窘迫,但他决心以死殉国。面对别人甚至自己儿子的劝降,他意志坚定,不为所动。
d.大势已去,回天无力而降唐,并没有损伤屈突通一代名将的形象;为官清廉,报国无私更增添了这位忠臣的光彩。
解析  “将领皆降,只有屈突通凭自己超人的谋略与胆识苦苦支撑”与原文“诸将多
覆”不符。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译文:(他)为官刚劲正直,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会包庇纵容。(关键词:莅官、虽、回纵)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译文:敌人并未察觉这个情况,率兵南进,距屈突通军七十里扎营,分散兵力占领阵地。(关键词:未之觉、引、舍、徇)
(3)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
译文:但是过去陛下您释放了我这个俘虏,给我恩惠与礼遇,使我获得了新生。(关键词:俘累、加、蒙)
参考译文
屈突通担任隋的虎贲郎将。隋文帝杨坚命他审察陇西牧群记录,查出两万多匹隐藏的马。文帝大怒,收押了太仆卿慕容悉达和监牧官一千五百人,将要全部处斩。屈突通对文帝说:“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陛下凭一颗最仁慈的心来治理天下,又怎会因牲畜一天所生殖的数量来杀死一千五百人呢?”文帝呵叱他,屈突通走上前磕头说:“臣愿意自己接受死罪,来抵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说:“朕不明事理,竟到了这种地步。现在就全都赦免慕荣悉达等人,来表彰你的善言。”于是就减轻了对他们的处罚。屈突通被提拔为左武卫将军。(他)为官刚劲正直,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会包庇纵容。他的兄弟屈突盖担任长安令,也因方正严厉而显名。当时有这样的一首民谣:“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秦、陇两地叛贼纷起,屈突通被封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率众十余万占据雕阴。屈突通调集关中兵攻打,驻扎在安定,一开始并不与敌交战,军中都以为屈突通胆怯。屈突通佯言要撤兵,却又派兵偷偷潜入上郡。敌人并未察觉这个情况,率兵南进,距屈突通军七十里扎营,分散兵力占领阵地。屈突通等他们毫无防备,便连夜挑选精兵突袭打败了他们。后来隋的政治更加混乱,各地叛乱纷纷,朝廷的军队丧失斗志,将领多被杀死。屈突通每战都非常慎重,所以虽然没有大捷,但是从没战败过。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