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1
2017-07-26的思想锋芒。
② 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c.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的假酒案。
a、不止 正确 耸人听闻 b、不只 正确 耸人听闻
c、不只 准确 骇人听闻 d、不止 准确 骇人听闻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b、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答案及分析:
1、b 。“发祥地”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用于第一个语境较为适宜;“考古发现”作为一个命题的证据,应用“证明”;“并存”强调“一起、都”,二者之间并无关联,“共存”虽然也有“一起、都”的意思,但二者之间有依存关系,与事实不符。
2、c。“遏制”偏在“控制”,“遏止”偏在“停止”,此处应为控制住对方的攻势,应选“遏制”;能源及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故选“制约”;“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同时没有“不耻”这个词。
3、d 。“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审定”指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交上级部门应为“审定”;“承诺”较之“许诺”更为正式;“牟取”义为谋取(名利),含贬义,谋取则为中性词。
4、b 。可运用排除法,“人言可畏”指流言,可排除c、d;“内疚”与“内心深处”重复,故选用“歉疚”,排除a。所以,做题时可从最有区分度处入手,不必依次来做。
5、c 。从语义角度看,“不止”是不能停止的意思,而“不只”有不仅的意思;从搭配角度看,“准确”可与“预算制定”搭配,而“正确”则不能;从语境角度看,“耸人听闻”适用于夸大其词地宣传某一件事,“骇人听闻”适用于发生了某件令人吃惊的事这种场合。
6、c。a项中的连词“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用在这里不合逻辑,应改成“以致”之类的词;b项“他们的节目,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无论”多余;d句中的“对”用的多余,应去掉,否则是什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搞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