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a项中的句②如果就事论事,似在“非诮高祖”。但根据语境“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可知,“箕踞慢骂”是安重荣在自己的属地针对“契丹使者”的倨傲无礼之举,“非诮高祖”自然无从谈起。 
c项中的①句如果就事论事,似在表明安重荣“怀异志”,“引狼入室”。但根据语境“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可知,安重荣此举的真正意图在于制造契丹内部分裂,削弱契丹实力,而绝非“怀异志”。考生如果不能洞察这些隐情,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筛选误区
a项的“天子宁有种邪”和b项的“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均是重荣在高祖自藩侯得国后对别人说的话,虽然并未有所行动,但正可表明他的心怀异志;
c项的①“重荣诱之入塞”和d项的 ①“重荣怒,执拽剌”两句,是重荣与契丹使者打交道时的行为,显然与心怀异志无关。
四个选项各项中下面一个句子,而b项的② “屈中国以尊夷狄”、c项的② “而充无厌之欲”、d项的② “此晋万世耻也”三句,均是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奉契丹愈谨,重荣为此很是愤怒的情况下说的话,当然均表现了他对高祖的讥讽。
六、关系错位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将“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②即为孙叔敖衣冠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选文: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⑥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