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模块分类复习9

2017-05-05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得体,重点是要根据语境恰当选择句式和措辞。.句①修饰语太长,不太符合习惯,宜分成几个短句;句④比句③更口语化,当然更为小学生所理解;句⑤的短句更容易让听众理解。由此答案就可以确定了。
【正确答案】c
【评点与探究】这是一个新的题型,考查对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语言得体,语境是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甲、乙、丙就是三个语境限制条件,面对传媒的众多读者,句①一个中心词(母亲)带含6项内容的长定语,这种句式读来费力,不如句②改为几个说明性分句,使全句的节奏显得比较舒缓。句③、句④是选择的难点,也是此题容易出错的地方。这里应考虑面对很少和文言文打交道的小学生,句③中用了一些文言味较重的词语,就不如句④改为口语化、形象化的表述更合适。丙引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既然语境条件限制为口语表达,接受者要依靠耳听心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句⑤的口语化短句就比句⑥的书面语长句用得得体。
                        
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使用指导
 一、使用指导
 本栏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本专题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完整的系统的总结与拓展。目的一是梳理出知识网络,二是从知识网络的介绍中系统总结解题的原则、思路和方法。教师使用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考题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思路和解题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接受、反馈的情况来总结归纳。以下每一部分均涉及考点阐释、设题类型、示例解析等几方面。
二、知识归纳与思维拓展
(一)语言简明
语言表达“简明”:“简”即“简要”,指使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多的信息;“明”即“明白”、“明确”,指用语浅显易懂,没有歧义。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往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题:
1.不啰嗦,删除冗余信息
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准确筛选关键信息,再根据要求删除冗余信息。
  又如XX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
 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在①一次②期末③考试④中⑤,在⑥考完⑦了⑧语文⑨后⑩,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②③④⑦⑨
 2.不费解,避免艰涩难懂
 如XX年高考全国卷第25题
 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此题虽然从题面上看是考查句式的变换,但实际上也有语言简明的要求在,原句使用多项修饰语,令人理解有难度,变换句式的目的是让其更容易理解。
    参考答案一:现在许多国家都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