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篇首《中学生》约稿的叙述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
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从而
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在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
“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必恭必敬跪拜祖先容,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调等对
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与非常深沉真
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
附:答案及简析
1.(1)(“我们”)难过(或:不快;或:兴会完尽的不快) (“父亲”)悲怆(或:艰难度日悲怆)
(2)(庆幸)不再如父亲般艰难度日。(这道题只要细读上下文就能回答)
2.答案要点:①很有责任心;②很有能力;③能独立承担家庭责任;④安分守己,安于现状;⑤艰难地独立维持生计。(请注意,本题只要求归纳“父亲”这一形象的特点,没有要求简要分析)
3.①文中的“新年”犹如一道难关,将父亲置于“新年”这一环境中,更能表现人物人性格特点;②通过父亲如何艰难地度过年关的描写,更真切形象地表达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一主题。(请特别留心第③⑧两段)
4.c、d(c项突出父亲的能干;d项“踱步”与“跪拜”不构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