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2


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例六、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参考答案】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例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唐)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危咽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四、比较意境的营造: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表现方法+主观感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例八、简要说明下面两首唐诗所写的“山中”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中的“高飞晚”“黄叶飞”是一派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了“悲”与“念”的复杂心情,抒发了作者寓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第二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副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得到的喜悦之情。
例九、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叶诗化用陆诗陈句,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试简要分析。
马上作    陆  游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参考答案】叶诗较陆诗取景小而含意深。加上了“关不住”三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使与“关”字相应的“出”字更有精神。借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表现“满园”的盎然春意,叶诗较陆诗更为鲜明。
五、比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修辞方法。具体的有: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伏笔照应、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用典等。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