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考案自然科学类阅读


b.海洋酸化将会使海洋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从短期来看这能使全球气温降低,但长期来看是一种严重的环境危机。
c.海洋酸化必定严重损害牡蛎等贝类动物,还会极大影响海洋的渔业发展。
d.海洋酸化可能会让“杂草”类和致病生物茁壮成长,恶化海洋生态环境。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和公众不仅十分关注二氧化碳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对海洋酸化的趋势也十分关注,并产生了共识。
b.海洋酸化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无法预言的,因此有科学家呼吁要加大减排二氧化碳的力度。
c.以人类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看,到21世纪中叶,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将高达0.35。
d.海洋的ph值比温度变化稳定得多,而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的生物反应也是很确定的。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海洋生物生活在最易吸收二氧化碳的表层水域,因此海洋酸化对它们的影响会十分严重。
b.如果人类不抓紧进一步减排二氧化碳,海洋酸化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危害,也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c.海洋酸化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因此,只要减排二氧化碳,海洋中的ph值就会相对稳定。
d.二氧化碳可以使全球变暖,可以使海洋酸化,但海洋酸化与气候变化却没有关系。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经过对x射线探测卫星所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一颗距离地球4万光年之遥的中子星带有迄今为止宇宙内最强的磁场,其磁场强度相当于普通中子星的100倍。
该研究课题的负责人、美国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库维利奥图博士表示,此新发现将有助于天文学家精确计算出中子星释放重元素的速度并求得其走向死亡的快慢程度。有关专家评论说,具有强磁场中子星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一个困扰学术界长达19年的低能伽马射线辐射源之谜,同时还令人信服地表明宇宙中确实存在着一类磁场强度近乎地球磁场1000万亿倍的特殊中子里——“磁星”(macnetars)。据航空航天局发布的消息,强磁中子星代号为sgr-1806-20,质量与太阳接近,半径只有16千米,每隔7.5秒钟旋转一圈。库维利奥图博士认为,该恒星内部的强大磁场使中子星的表面被加热至1800万华氏度(1000万摄氏度)的高温,磁场的缓慢变动引发了星体周期性的外壳变动,正是这种类似地震的“星震”向宇宙释放出强烈的低能伽马射线。
宇宙中“磁星”发出的低能伽马射线强度极大,其每秒释放出的能量便相当于太阳一年的辐射能。该奇异的天文现象发现于1979年,据此,天文学家1992年提出了“磁星”理论。科学家们相信,宇宙中的中子星至少有10%可称得上是“磁星”,银河系内的此类中子星估计多达数百万个。
1.下列对“磁星”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认为磁星数量较多,只是到最近用x射线探测卫星作探测才发现它们。
b.磁星的磁场强度特别强,其强度接近于地球磁场的1000万亿倍。
c.磁星能量巨大,每秒钟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太阳一年的辐射能。
d.磁星是一种特殊的中子星,其特殊之处在于这类中子星磁场特别强大。
2.下列对低能伽马射线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