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一)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
3.了解演讲辞、悼词和序言的基本特点;体会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的逻辑性和表现力,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复习要求
1.能通过与文本对话,感受杰出人物言论及其事迹,正确理解名声与事业的关系。
2.能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划分层次,分析理解结构复杂的语句(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3段),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和论述特色。
3.能从《我有一个梦想》中找出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结合所用的手法,理解其含义,体会“梦想”包含的内容和作者的胸怀。
4.能反复诵读《〈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抓住充满感情的记叙句和议论句,理解这篇序言的写作目的和表达特色。
5.能围绕文本研习所发现的问题拓展阅读面,展开深入思考。
6.能了解演讲辞、悼词和序言的基本特点。
7.积累掌握下列词语:
嫉恨 诬蔑 纷繁 诅咒 豁然开朗 芜杂 永垂不朽
后嗣 骇人听闻 兑现 猖獗 磐石 崎岖 罕见 大放厥词 义愤填膺 缔造 息息相关 肇造 编纂 菁华 蛰伏 侈谈 璀璨
教学建议
在本板块学习中,应突出朗读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利用选文大多为讲演词,适合作朗读练习的特点,借助朗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包含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受到人文教育和审美熏陶。
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以向学生简介悼词的固定格式,思考这篇悼词与众不同之处:一是马克思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二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既公正客观,又能在客观陈述中饱含浓烈的思想情感,在简短的发言中将理性的评判和深厚的情感包容在一起。文章中有很多语言点,教师可以精讲一两个例子,然后,将品评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适当作些点拨:如,第2段用了哪些词语来说明他的逝世所带来的损失之大?第3段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怎样的发现?文末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是对马克思哪些方面作出的评价?等等。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朴实的语言和表述所具有的表现力,对文中一些短句的简约和长句的缜密有所体会。
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在介绍相关情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这篇演讲产生的历史背景、现场情境和后续影响有充分的认识。学生能否进入文章的学习情境,是教学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为选学内容。研习中让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多种表达方式上来。这是一篇特殊的序文,是一篇战斗檄文,它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夸张、比较等修辞手法,饱含着“痛逝者”的深情,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抒情,处处又都以“勖国人”为目的。
写作实践
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人生梦想这个话题进行自由写作,教学要点是明确论点与论据,以增强议论的说服力,文体是演讲词与辩论稿与时事评论。
1.写演讲词,能根据演讲话题,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实的材料,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