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需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

  ②外联型:

  a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三部分小林、小王以及志愿者所说的话的理解。

  ——《留守学子,校园过节别有滋味》(揭阳市XX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考21/1)

  b对此,你如何评论;

  此类提示语提示我们答题时应该结合实际,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

  ③内外结合型:

  a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

  例,谈谈你的看法。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0题)

  b作者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21题)

  此类提示语类提示我们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答题

  (2)关注答题规范提示语:

  ①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李清照传》(华南师大附中07-08高三综合测试二19题)

  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不应原文照抄,要在筛选整合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

  ——《舞者之歌》(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0题)

  此类提示语要求我们答题时要注重条理,分点说明

  审题要求:仔细阅读题目,划出相关提示语,按照提示要求规范答题。

  三、答题常见错误类型及纠正

  1、脱离文本、机械答题

  此类错误常出现在鉴赏文体表现手法及作用的题型上。

  示例1: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韶关市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20题)

  学生答案:本文能广集材料,反复考证,能抓住了人物的本质,从环境中去说明人,能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学生答案分析:此类答案只是将理论机械地套入,忽略了具体文本的具体特点。

  解题思路:注意文体“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

  参考答案:①多处直接引用传主话语、书信及其文章中的内容,真实可信。②结合了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材料详细而确实。③作者是传主的儿子,对传主了解更为全面客观深刻。

  示例2:本文开头引述《三国演义》庞德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青山不老》(惠州市XX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试题18题)

  学生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学生答案分析:只注意了通讯文体开头引用故事在结构上的作用,未能根据具体文本所引故事的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因为他们两人都备下了棺材,表现了决死的勇气,有相似之处(或:用庞德的大丈夫气概衬托高富的忘我精神);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兴趣。

  题型归纳:①传记的真实性、文学性、概括性如何体现;

  ②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如何体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