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1.精确选用词语。在选用词语方面,尤其要注意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选用,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还要注意感情色彩词语的选用。在表达时,自己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义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因为颜色可以给人以最快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形象。
  2.恰当选用句式。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句式的变换,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如用肯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明更加鲜明而强烈。还要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例如:(XX年江苏卷)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不超过30个字)
  赞成者说:
  质疑者说:
  【解析】考生要选用“赞成者”和“质疑者”的立场来陈述自己的看法,并且有句式的要求(这也是此类表达的常规),相互“交流”的意图很明显。从答题来说,赞成的理由一般是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质疑者应针对赞成者的理由进行反驳,观点鲜明,语言准确,并且言之成理;否则,难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这道题把话题内容和辩论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考生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和变换,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和作用,显得自然无痕,极具新意。
  【示例】赞成者说:由家长接送,既可节省孩子的学习时间,又能增进两代人的感情(或: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质疑者说:难道孩子不需要适当放松吗?(难道孩子们学得还不够吗?)这怎么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呢?(难道家长能保障孩子一辈子吗?)

第一课时  三、怎样才能使语言生动
  1.恰当选用词语。(1)使用表现力强的词语。使用的词语具有生动传神的表现力,把词语用活。(2)使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长句短句、排句偶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穿插交错,注意语句的整散、错综变化、语气、倒装等。
  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生动就应该选择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内涵丰富的和能够调动人的感官体验的词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增强语势。如比喻是为更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使描绘对象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排比可加强语势,充实内容,加重感情;反问为了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以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增强表达效果;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