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XX年11月,作家冯骥才、人大校长纪宝成在央视《新闻会客厅》栏目中说,建议将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节假日调整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将民族节日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主要基于:
a.更好地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感情 b.保障公民的休息权
c.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d.进一步推动黄金周市场
2.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a、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都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d、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中国人对春节情有独钟,西方人过圣诞节由来已久,但现在中国人也有过圣诞节的习惯,西方人也逐渐对中国的春节开始感兴趣,这说明
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融④各民族文化无本质差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的文化遗产,它是
a、该过自然遗产的突出表现b、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
c、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d、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5.XX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福娃”。其实,每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国在设计吉祥物时都遵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尽可能地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寄载于吉祥物中呈现给世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b.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d.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和而不同”的精神。回答6—7题。
6.“和而不同”主要是指
a、认同本民族文化b、尊重和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相处、相互借鉴
c、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用外来文化改造本民族文化
d、发展本民族文化,根本的是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7.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
①中华文化的传播②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④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在孔子诞辰2556周年之际,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促进会、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1300多座孔庙举行。“全球联合祭孔”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世界各国文化差异已经消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XX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这启示我们()
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b.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c.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0.电影《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许姓老人到美国探亲,他发现孙子发高烧,因不识药瓶上的英文,无法给孙子吃药,只能采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刮痧。当其孙子不慎摔伤被送往医院救治时,美国医生发现孩子背部有刮痕,认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许家因此被告了法庭,于是引发了一场“虐待儿童”的官司。最后,这种治疗方法得到法庭的理解,消除了误会。根据这则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