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运用:运用这一原理说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能力方面
⑴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时,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
⑵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提高学生的写作、形象思维、口头表达、艺术鉴赏等多种能力。
⑷通过活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地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给学术以美的享受,实现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教学方法
提纲导读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事例说理法、小品表演。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矛盾普遍性?
(2)什么是矛盾特殊性?它有几种表现?
导入新课
活动方式设计:表演小品 《水果痴》
教师的组织过程:
第一步,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把下列笑话改编成小品,并抽时间排练好。表演时间5—8分钟,角色至少安排六个:医生、父亲、儿子、水果摊贩一、水果摊贩二、水果摊贩三。笑话改编要尽量把人物形象、个性化语言突出出来。
笑话材料:一个平时认为自己很聪明的人,生病后看医生,医生要他多吃水果。他儿子买了苹果,他摇头;买了梨,他也摇头;买了西瓜,他还是摇头;最后买了桔子,他却非常生气地说:“医生让我吃水果,你怎么去买苹果、西瓜!”儿子回答说:“水果摊里就这几样水果,你让我买什么水果呢?”医生知道后,给病人写了一张纸条:“世上水果多又多,但无抽象的水果;不识具体水果痴,哪能埋怨儿子错!”
第二步,指导学生表演小品《水果痴》。表演前先把教室作适当布置成“l”型。
第三步,对学生的表演作适当点评,同时给以充分肯定和欣赏。表演结束后提问:那个要吃水果却又不吃水果的人犯了什么错误?这个病人能吃到抽象的水果吗?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展开讨论分析,作出回答。)
第四步,教师总结归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一般事物通过个别事物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小品等文艺节目的自编、自导、自演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形象思维、口头表达、艺术鉴赏等多种能力。
(3)通过活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地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给学术以美的享受,实现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重点,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