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公元7----11世纪,大批阿拉伯半岛的居民移民到两河流域和埃及,随着移民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迅速成为当地的主要宗教,材料体现了: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古代商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思想、思维方式也不知不觉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b、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d、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
3.在中西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我们应该
a、学会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b、推崇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
c、崇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d、作出正确的文化选
近年来,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回答4-6题。
4.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
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
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
5.中法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
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
c.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
6.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
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在很长的人类历史中
a.文化从产生就处于传承和创新状态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8.“博客”意指“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截止XX年底,我国博客规模已经达到9000万人。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9.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XX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据网上调查,约有近3亿人通过电视、广播、网上点击等方式收听、收看开幕式的实况。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