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第四课 量变与质变 教案
〖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难点〗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
①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理解: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能力方面:
⑴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是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事例论证学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认识到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重点解决办法】
1、准确把握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之一,因为这是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之一,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准确掌握运用这一原理,对做好各项工作有重大意义。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区别二者: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可见,"不显著"是量变的特点,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显著"是质变的特点,体现了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还要弄清二者的紧密联系。二者的联系表现在: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不过必须注意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量的增加或减少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环节,是新旧交替的关节点。质变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束,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始。把握质变这一关节点,是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关键。
导入新课
(1)请同学背诵《苟于•劝学》。(因为《劝学》一文学生在高二语文第二册中刚刚学过,学生应能背诵全文)
(2)也可用幻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苟予•劝学》中的片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课文、事例人手,进行分析'导入新课,引出概念。)
(背诵或出示材料后请同学继续阅读教材第123页第3自然段。)
阅读时请同学们思考:
①教材第123页第3自然段右下角老子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那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呢?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同学思考,引出量变、质变概念。)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前面的事例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第三节 事物发展的状态(板书)
一、量变与质变(板书)
1.量变、质变的含义(板书)
(l)什么是量变。(板书)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