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研习,了解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
2.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预习作业】
1.讲义本课内容
2.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及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二、写作背景
见课下注释1。
补充:12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俄国俄国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发动了12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贵族革命者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他们被恶果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5个领袖被绞死,100多人被流芳西伯利亚服苦役。更多的人手牵连。他们中间很多是普希金的朋友。
十二月党人为什么值得尊敬?
明确: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绝无衣食之虞,但是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一批人(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屈原有相似之处)。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为推翻专制的沙皇统治,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国家为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弃财产地位和家庭,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受残酷镇压,沙皇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十二月党人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起义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推翻专制暴政。为了理想,这些贵族青年宁愿走向刑场,走向流放地,这是高尚的人格使然。普希金的诗,体现了这种人格理想。
三、文本研习
1.教师范读。
2.分别请几位同学朗读。
3.师生齐读。
4.问题探讨
(1)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12月党人的敬意,用希望鼓励战友的斗志,激励他们继续战斗,也用希望激励自己。)
(2)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
(强调了12月党人生活环境的艰苦,这黑暗的环境暗示社会环境的黑暗,而这些人能放弃自己原来优越的条件,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可见他们的可贵,值得敬仰。)
(用许多“不会”与“会”,突出志向不会消亡,大家的期望的时辰回降临,爱和友谊会来来到你们身边,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自由的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对革命具有必胜的信念,同时激励朋友坚持斗争。)
(3)“枷锁”“利剑”分别象征什么?
(“枷锁”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束缚。“利剑”象征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普希金的这首诗歌本身就好似自由的歌和一把利剑。这首诗歌在12月党人中广泛传诵,对他们是极大的鼓励。)
(4)普希金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仍受当局的监视,为什么还把他的诗歌称作“自由的歌声”?
(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5)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姐妹”?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含义。
(要革命就会有流血牺牲,就会有灾难。而在斗争中才会有胜利的希望。把“希望”说成是“灾难的姊妹”,表现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
(6)你认为本诗歌的基调是怎样的?
(是鼓励战友的诗篇,悲壮中充满乐观。这首诗歌写于特定的年代,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但诗歌的基调高亢,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5.诗文分析
(1)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明确:因为诗人知道,在矿井深处服苦役,犹如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肉体的折磨决不能是高贵的灵魂屈服。
(2)“你们的悲痛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指的是什么?
明确:解放农奴,推翻沙皇暴政。
(3)“希望”对于“西伯利亚囚徒"和诗人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找出相关诗句说明)
明确:对于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而言,“希望”就是爱和友情,只要爱和友情仍在,他们就能战胜苦难,实现理想。在用希望激励战友的同时,诗人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向沙皇暴政发出了诅咒,预示了它的覆亡。
(4)为什么最后送上的是“利剑”而不是“鲜花”?
明确:因为这是写给战士的诗。
四、小结
这首诗写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真挚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课堂一部分内容
六、教后记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作的社会背景
2. 诗作中所塑造的形象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诵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 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人物和时代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准确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中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明确诗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政治抒情诗的政治色彩
2. 诗作中象征性意象的内涵
教学方法:品读 领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基础知识积累
姊 妹 徒 然 潜 藏
时 辰 洞 窟 枷 锁 覆 亡
2.语感积累
a望你们坚持着 的 的榜样,你们的 的工作和思想的
b 和 会穿过阴暗的
c正像我的 的歌声会 进你们 的洞窟一样。
d 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
3.审美感知
理解下列词句的涵义
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
自由的歌声
利剑
枷锁
二、问题设计
1.概述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诗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姊妹”?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其中的含义。
3.写该诗作时,作者仍受到当局的监视,他把自己的诗作称作“自由的歌声”有什么含义?
4.政治抒情诗一般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拓展延伸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暄嚣 不瘟不火 深沟险壑 赫赫有名
b、慰藉 镶嵌 立杆见影 意兴盎然
c、跋涉 凤冠霞被 披荆斩棘 屠戮妇婴
d、启碇 长篇累牍 风弛电掣 荒诞不精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读得很熟, 能全文背诵。
②两边都是你的朋友,如今闹了别扭,当然你去 最合适了。
③我以为在抗日战线上任何抗日力量都应当欢迎的,同时在文学上也应当
各人提出新的意见讨论,“标新立异”也并不可怕。
a、以至 调停 容许 b 、以致 调停 允许
c、以至 斡旋 允许 d 、以致 斡旋 容许
3、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也爱好音乐。
b、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科学,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
c、升到中学,就应该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各门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d、对于爱国主义的日益加紧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清朝统治者集团不但未加反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
4、下面四句话都表达同一个意思,其中表达不规范的一句是 ( )
a、在今天的会议上,将要研究这个计划。
b、在今天的会议上,将要把这个计划研究。
c、这个计划,将要在今天的会议上研究。
d、这个计划,在今天的会议上将要研究。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义一句是 ( )
a、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b、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已拟定了政府机构的改革方案,将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c、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同科学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少走弯路,避免大的损失。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对抵御这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6、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 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育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a、更美的是劳动者的心灵。
b、可是美的得来却是不容易的。
c、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
d、它使生活也变得更美。
7、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
b、深圳仍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
d 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10题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1980年8月 (选自《朦胧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8、理解下列词语的象征义
钥 匙
红色大街
9、写出诗人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10、结合全诗简单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