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2022-01-25

    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万念俱寂,醉卧山间,不究世事。惟把这份淡泊,这份纯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
五、深入鉴赏
1.讨论:本诗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愿望。尽管这时春芳已歇,为什么诗人还愿意在这里流连?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诗人?
    ★“空山”如何理解?
    “空山” 的理解
    环境:无人(无达官贵人)、无声(无尘世喧嚣)
    心境:空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美在哪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
    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
    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
3.为何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
    景是和谐的,那么人加入又如何呢?下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清新、宁静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
    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
    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憩居”。
4.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呕见王侯。——王维
六、扩展阅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现宁静、淡泊的志向,《红尘之上》把诗句送给哪些人?这句话对他们分别有何特殊含义?诗人希望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作者希望他自己以及他的各种朋友都能摆脱世俗、欲念的束缚,建构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和真诚、相知的人际关系。
七、课后思考:
      除了隐居,有无更好的方式?
      隐居是不是逃避?试与屈原比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