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
2022-01-05c、 花序 进贡 移植 吹嘘
d、 气侯 渣滓 绚丽 褐色
3、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 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b、醴酪(甜酒) 日啖(品尝)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 绛囊(深红色)
d、山顶千门次第开(第二次) 浑圆(全、满)
4.下列有关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的是农历。
b.本文与同平实说明文不同,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趣味,属于文学小品。
c.“通常”“大多数”“有的”“少数”等限制语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引用诗文、故事和史料方面。
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b.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c.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d.这就是他们的全部语言:“有道明君!伟大的主上啊!”
6.诗句填空
(1)盈盈荷瓣风前落, 。
(2) , 。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1)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粗的两个“这”,指代的对象相同吗?指代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