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边》教案

2021-03-07

  
 
一、导入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会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无数像“桥边的老人”一样的无辜的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和生存的信念,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那些经历了战争又有幸能活下来的人,特别是那些在战火中九死一生的战士,在战后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否有人关注呢?让我们走近伯尔,走进《在桥边》。  
   
二、作者简介  
“二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一位与军国主义格格不入的作家,被誉为“当代德国的歌德。”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早期的作品是以这段经历为主要题材,着重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一、整体感知  
1、根据第一段文字,你能猜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吗?  
明确:他们替我缝补了腿——战争之后(二战之后)  
2、“我”是谁?“我”为什么坐在桥边?  
明确:猜测——“我”是负伤的战士或百姓。  
     他们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  
   
三、重点研读  [ks5u]
1、对于自己的生活现状,“我”满意吗?为什么?请说出理由。  
明确:不满意。  
这份工作单调、枯燥、乏味。(找出原文)  
     “我”虽然对现状不满,但为了生存,又无力抗争,“我”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故意数错,“乱数”,使得数字不准确。第三段“我以此暗自高兴……我就用五位数来表示我的慷慨。”充满反讽和揶揄的笔调表露了“我”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2、除了因为工作单调、枯燥、乏味,还有其他原因使得作者对这份工作、对自己的生存现状感到不满的吗?  
明确:对“他们”的不满。  
3、“他们”是谁?“我”为什么对他们感到不满?  
明确:这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第一段“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他们醉心于数字上的增多,即便这些是虚假的数字,他们努力做些面子工程,企图作出些“政绩”,并不真正关心人的生存状况。  
4、“我”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意,那么,“我”想要怎样的生活?找出相关语段。  
明确:想要爱情。(心爱的姑娘)  
5、当心爱的姑娘在桥上经过的时候,我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明确:课文第三、四段: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   
      “所有在这个时间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   
      “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到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