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节选)•教案
2020-02-08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节选的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以议论抒情为主,我们就以找“文章中的语气词和连词”为研习的突破点来解决此文的标点问题。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也就是说,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 “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这个特点在议论抒情为主的文章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的断句和标点。同学们经过分析,找出了“焉”“
也”“矣”
“乎”“哉”等经常用于句末的语气助词,并且找到了“夫”等经常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故”“然” 经常放在句首的连词,“其”“此”“亦”等经常放在句首的副词和“以”“而”等经常放在句中的连词,这样,这篇文章的断句与标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看来,找“文章中的语气词和连词”就应当成为标点以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段的重要方法之一了。
当然,将“找出句中名词和人称代词等主语,读出故事”和“找文章中的语气词和连词”结合起来,绝大多数文章的断句问题,都能很好的解决。
另外,依据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和修辞特点,也可以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的断句标点。
例如,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像 “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顶真的名词之间当然应当加逗号或分号。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找出这些对称的句子,断句标点当然非常容易解决了。其它如弄清文意的总分关系,根据对话、引文的标志等来断句标点等辅助方法,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正确地点断句子,应以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为原则。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