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

2020-01-23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11.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b 6.b 7.①c ②c ③a 8.b 9.b 10.c 11.a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