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学设计

2019-11-06

    b.对举的句组,用相似的句式表达相关的意思,形成一个和谐的、内蕴丰富的整体。在朗读时,句组内停顿要短。如:雉堞圮毁,榛莽荒秽。
    (师)范读第二节。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敻,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4)学生划出前三节中的对举句后齐读。
    4.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1)第三段说“消遣世虑”,在来小楼之前,他有什么样的“世虑”呢?(功名、平国治天下)
    (2)作者的“世虑”消掉了吗?他做到了宠辱偕忘了吗?(举手表决后辩论)
    反方论据推荐:
    ◆虽是对比,还没彻底忘记凡俗的名楼(“……则……矣”的句式体现出:惋惜、不屑与蔑视)
    ◆作者有意让时间不间断,规模化的铺排,有着强调其奔波不定的作用,暗示出:失意、无奈、淡淡的愤懑。(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3)教师点拨:宋人贬谪之后,不如唐人要么仍执著追求入,要么真心归隐,他们大多开始抱着“不必仕不必不仕”、“将仕将隐”的随缘自适的态度,并常将真正的内心世界掩藏,它们有着比唐人更深沉的人格理想的追求,有着比唐人看似狡猾却是无奈之举的生存智慧。而王禹偁尝自言“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面对贬谪,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他毕竟首先是位儒士,不论贬谪如何伤他的经世之心,他也无法彻底泯灭那份感人至深的淑世情怀。其“世虑”真个能在这个竹楼中“消遣”得了吗?真可谓是“借楼消愁愁更愁”啊!
    (4)总结读法:注意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可读出失意、无奈、淡淡的愤懑。
    (5)学生自读全文。
    5.说古论今,评说志趣
    (1)文中的这种矛盾与悲剧是必然的吗?(官本位思想,读书的价值取向单一)
    (2)当代还有这种悲剧生存的土壤吗?
    (3)你有当班被贬的经历吗?或者以后面对贬,你的心态如何?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