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今异义
①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②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③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今,给马洗身。
④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⑤狼狈:古,进退两难的情状,如“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今:受窘,困苦。
⑥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⑦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⑧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⑨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多义词
(5)活用词
①夙遭闵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②察臣孝廉(名词活用作动词)
③举臣秀才(名词活用作动词)
④猥以微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⑤谨拜表以闻(动词作使动用法)
⑥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
⑦臣之进退(动词活用作名词)
⑧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⑨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
⑩沐浴清化(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
12但以刘日薄西山(名词作状语)
(6)虚词
二、障碍突破之策略二:诵读感悟法
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本文多四字句,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同时又杂以三、五、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清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注意读出抑扬顿挫、节奏疾缓,还要边读边想象,让自己的神思在自己参与创造的艺术天地里翱翔,这样,一遍一遍的诵读,就成了一遍一遍的欣赏,一次次的艺术享受。本文要求背诵全文,可见诵读在本文中的地位。下面是节录的关于本文的诵读指导,以供参考。
1.第一段指导要点
(1)前一层从纵的方面写本人从出生到“成立”的历史,兼用总提分承的方式。“夙遭闵凶”一句是总提,以下依次写父、母、祖母,最后说到本人。写父死母嫁,是为了说明祖母“躬亲抚养”的原因,写本人“多疾病”是为了说明“抚养”之不易,都是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这句话张本。
“零丁孤苦”是关键语,下面有多处与之相照应。
(2)后一层从横的方面叙述家庭人丁衰微的状况。文中反复强调的是一个“无(鲜)”字;至于“儿息”,则虽“有”而“晚”,又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极写其孤单凄苦的心情,使人读而生悲。在这种状况下,身边有一个疾病缠身的老祖母,怎能离家远行呢?不言而喻,如此层层叙述的目的,就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八个字上。这一层正是为下文“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张本。
“未曾废离”也是关键语,下文“供养无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乞终养”等都是跟它相照应的。
2.第二段指导要点
(1)前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故有“前”“后”“寻”等字眼。征召的级别也越来越高:先郡,次州,最后是朝廷。这一层的叙述十分得体:①开头称颂朝廷的清明教化。②“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职,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③表达了感恩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