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樊泽听从了符载的劝告,在凤林山南重新为孟浩然刻了墓碑。
第ⅱ卷(105分)
四、(15分)
13.翻译文段中画线句子为现代汉语。(5分)
(1)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译文:
(2)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
译文:
1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处。(任选2句,4分)
(1)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水至清则无鱼, 。(班固《汉书》)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诗后的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本诗颔联历来被认为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试从表达技巧角度作简要说明.
(2)诗歌末尾句暗含“临渊羡鱼”的典故,请分析其在诗歌中运用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a项中的“阙”音为què,c项“掠”音为luè,“溯” 音为sù;
d项“涨”音为zhǎng)
2.c(a篡磬b萃奋d接泱c臣)
3.a(b“拍手称快”多用于仇恨得到消除;c“炙手可热”用于说权势很盛;d“石破天惊”用于说议论新奇惊人)
4.c(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不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二、5.b 6.d 7.b 8.c
三、
9.b(意为“游学”);
10.d(均是兼词;a项分别是介词“在”“到”;b项分别是“拿、用”“因为”;c项分别是“却”“并”)
11.c
12.a(“无人敢与其抵抗”理解不正确)
四、13.(1)你不曾经求过为官,我也未尝放弃你,为什么诬陷我(弃“不才”)?
(2)前任节度使想再修筑大点的墓,(但)全州的官员,听到风声后都很担心。
(注意(1)中的“奈何”结构,(2)中的“更”“搢绅”等词语)
14.(1)疏影横斜水清浅(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人至察则无徒
15.(1)主要采用衬托的手法,用宽广的湖面衬托湖的浩瀚,用而下句“波撼”二字也衬托了湖的澎湃动荡。(2)①选自《淮南子》的典故原句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诗歌反其意而用,表明对张大人执政非常高兴,也十分钦佩,不过自己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意,从而向张大夫发出求谒的信号。②典故又与全诗所写的洞庭湖相呼应,贴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