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学案三(旧人教版高二下)
2019-10-14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动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5.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品不比岁月少。
b.作品比岁月还多。
c.岁月不如作品多。
d.岁月比作品少得多。
6.对“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强烈赞美死亡的伟大和价值。
b.作者认为平等和自由才是值得追求的。
c.讴歌赞美巴尔扎克曾追求过的自由与平等。
d.显示作者独立而强烈的哲理性思考。
7.对“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
b.让人悲哀,让人觉得似乎是黑暗已经来临。
c.并非无言的结束,而是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d.比常规的结束语如“永垂不朽”要具体、生动。
8.下面对文章的评述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今天,他安息了”运用讳饰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惋惜之情。
b.“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独立成段,加强语气。
c.“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表明作者对巴尔扎克辞世的无可奈何。
d.从第四自然段开始,读者分明能读出作者充满辩证的、积极的生死观。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