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观点选用材料进行逻辑论证的,了解议论文的要素特征
2、 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3、 学会筛选信息,积累文中成语。
二、 学习重点
1、 清晰的思路,典型的例证
2、 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
三、 学习方法
采用整体感知、勾画关键语句、精读重点语段的阅读方法
四、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整体感知文章思路,研读第一部分。
学习步骤:
1、 导入:学生回忆已读的毛泽东的诗文,进入感知这一篇论辩色彩强烈的议论文。
2、 在预读课文的基础上,自测《课课练》“识别记忆”应掌握的成语的含义:
(1)、前仆后继
(2)、生吞活剥
(3)、等闲视之
(4)、有的放矢
(5)、哗众取宠
(6)、徒有虚名
(7)、若明若暗
(8)、粗枝大叶
(9)、夸夸其谈
(10)、谬种流传
(11)、华而不实
(12)、可歌可泣
3、 根据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学习重点,要求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筛选重要语句。同学们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思路
4、 带着以下问题通读全文
(1)、部分与部分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文章少不了相应的关键句,请注意这些词语的筛选。请首先画出显示文章思路的语句。
(2)、围绕文章题目,全文是如何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议论问一般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符合这样的过程吗?具体说明。
(3)、回应题目,整体感知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结合课后“练习一”)
5、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
问题1、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句?
中心句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注意体会关键词的统领作用。
问题2、段落中对应性的语句有“何等肤浅,何等贫乏……深刻得多,丰富得多。”理解对应性词语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认识的?
问题3、“中国共产党……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这句中“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的语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注意后面部分还有类似的逻辑性极强、语序严密、组织紧凑的句子,将他们画出来。
6、 完成《课课练》p4—5中对本段文字设计的相关练习
7、 本堂课内容小结
8、 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四
(2)、阅读“读本”第10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重点研读第三部分,学会筛选信息,把握要点的方法。
学习步骤:
1、 自查上堂课作业,有两处必须掌握和了解。
(1)、练习四:解释加点字
(2)、延安整风运动三大文献:本文和《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2、 学习理清第二部分的行文脉络。
方法:联系上下文,把握相关信息。
注意:一是对应性(明晰)
二是逻辑性(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