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课文解读
2019-05-14他在白茫茫的水里畏缩着,好像这片广大的世界正在用压倒一切的力量挤压着他,正在残忍地摆出得意的威风来摧毁他。他像发疟子(yào zī,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传染媒介是蚊子,周期性发作。症状是发冷发热,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也叫疟疾或脾寒)似的抖了起来,连手里的枪都哗啦一声落到水里。[比喻的修辞手法。他发抖,一则是因为他处在白茫茫的水中,更主要的是他内心紧张。]这一声总算把他惊醒了。他和恐惧斗争着,尽力鼓起精神,在水里摸索,找到了枪。他把包袱向左肩挪动了一下,以便减轻扭伤的脚腕子的负担。接着,他就慢慢地,小心谨慎地,疼得闪闪缩缩地向河岸走去。[在短时间的紧张和无措之后,他开始冷静下来,并付诸行动。]
在他“扭伤了脚腕子”向朋友呼喊求救时,朋友比尔却“一句话也不回答”“头也不回,只顾(自己)向前走去”。把他置身于孤独无援之中;生存环境又是那么恶劣:就连“靠近地平线的太阳”,也“像一团快要熄灭的火球”;“周围那一圈世界”“是一片叫人看了发愁的景象”,“没有树,没有灌木,没有草——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辽阔可怕的荒野”;连水也是“白茫茫的”。他受了伤,孤身一人,在荒无人迹的荒原,显得渺小而无助。
他一步也没有停。他像发疯似的拼着命,不顾疼痛,匆匆登上斜坡,走向他的伙伴失去踪影的那个山头[他想尽快追赶上比尔。在他心里,比尔依然是他的希望,他非常想有一个同伴。]——比起那个瘸着腿,一瘸一拐的伙伴来,他的样子更显得古怪可笑。[“他的样子更显得古怪可笑”是因为他受了伤,是内心的恐惧、焦急在行动上的表现。]可是到了山头,只看见一片死沉沉的,寸草不生的浅谷。[他满怀着希望,以为走到山顶可以看到一线生机,即使没有人烟,有点生气也好,但他所见依然是“一片死沉沉的,寸草不生的浅谷”,使他看不到尽头,因而也看不到希望,可以想见他登上山头时的心情是多么失望和灰暗。]他又和恐惧斗争着,克服了它,把包袱再往左肩挪了挪,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地走下山坡。
“他一步也没有停”,“不顾疼痛”,拼命赶路;他克服恐惧。这一节写出主人公的勇敢和坚强。正因为他有恐惧并克服了它,才显得真实,才显示出他的勇敢来。
谷底一片潮湿,浓厚的苔藓(tái xiǎn,隐花植物的一大类,主要分为苔和藓两个纲,种类很多,大多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有假根),像海绵一样,紧贴在水面上。他走一步,水就从他脚底下溅射出来,他每次一提起脚,就会引起一种吧咂吧咂(拟声词,走在漫水的草地上所发出的声音)的声音,因为潮湿的苔藓总是吸住他的脚,不肯放松。他挑着好路,从一块沼地走到另一块沼地,并且顺着比尔的脚印,走过一堆一堆的、像突出在这片苔藓海里的小岛一样的岩石。[运用了比喻中修饰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苔藓”作定语,喻体“海”作中心词。这个比喻写出了苔藓地面的漫无边际。]
写谷底的情况。谷底有“潮湿的苔藓”,水很多,他每走一步,水都四处溅射,他必须挑好一些的地方下脚,但他的脚扭伤了,走在这样的地方,艰难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