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赠诗四首 教案

2019-05-05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前两句,将四周的高山峻岭比喻成了无数利剑的锋芒,而自己的愁肠正是被其割断。后两句,写诗人由“望故乡”而心生的幻想。
 
写作特色
    《节妇吟》
    暗示手法的运用
    此诗运用暗示手法,以诗代简,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此诗通过一位节妇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态度,即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这首诗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较之汉乐府二诗则更为委婉含蓄。
    《酬乐天频梦微之》
    独到的梦境手法
    此诗写梦境手法独到。本来白居易《梦微之》诗写梦就颇有特色,诗中不说自己对老友的思念,却从对方着墨,反过来问他何事忆及自己,致使自己梦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友。这使得自己对老友的关心和牵挂更显真情。元稹这首诗一反常情,以未能梦见老友的凄苦心境表现对老友的极端深切的怀念之情。
    《近试上张籍水部》
    摹写生动传神
    如果单从“闺意”来看,这首诗纯粹运用“赋”笔,亦即直言陈说。虽然篇幅短小,笔墨简省,但却摹写生动,富有情趣,而“低声问”三字刻画新嫁娘的微妙心理尤为传神。其一,是写出了新嫁娘特有的羞涩忸怩。唐时男女通婚,大都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配偶双方在婚礼之前几乎不见面,彼此之间比较陌生。因此,新婚之夕就问新郎自己的梳妆打扮是否合宜,对新娘来说显然难为情,羞于启齿。然而,为了取得公婆的欢心而又不得不问。故而出以“低声”,从中不难想见新娘的忸怩娇羞之态。其二,是写出了新娘的谨小慎微。新娘之询问新郎,心中不无顾忌,她惟恐隔墙有耳,被公婆听见,从而使公婆误会她精心打扮乃是为了刻意讨好。所以出以“低声”,可见其心思细密。其三,是写出了新娘的自矜妩媚。拜见公婆之事关重大,在新娘早有充分认识。为此她在新婚之夜秉烛达旦而着意打扮。其实,对“画眉深浅”之是否适度,她早已深思熟虑,故而心中不乏自信,所以征询夫婿意见,不过是想得到明确认同。因而,“低声问”三字还含蓄地表现了她的自矜妩媚,亦即张籍答诗所谓“自知明艳更沉吟”。总之,作者通过描摹人物的外在言行,传出其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入乎细微,合乎情理。即使不涉考试事,此诗写旧俗亲情如此细腻生动,亦足称佳品。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用语险峻,富有浪漫的想象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沉痛心情。用语险峻,富有浪漫的想象力。比喻、拈连、化用典故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较好地表达了诗的主题。这首诗就是一首想象奇特、比喻新颖、由景入情、婉转缠绵的思乡之作。作者被贬荒远之地的悲苦愁绪也深沉地表现了出来,诗的最后两句充满了诱人的神奇色彩,在形容强烈的思乡之情时可以引用它。诗的头两句形象性强,比喻贴切,也是传诵的名句。在表现无限的忧愁时可引用它。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