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阿q不再帮举人老爷的忙了,因为其太妈妈的了。听的人何以“叹息”又“快意”呢?提示:叹息是因为阿q不在举人家里帮忙,失掉一个攀附阔人的机会,实在可惜;而出于嫉妒心理,他们听说阿q不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了,又感到高兴,心想你阿q不配比我们好,所以心里又快意。这两个词深入地剖析了“听的人”的丑恶灵魂。4.“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这些话说明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一个本已“睡着了”的人,当然不可能觉悟,嘛木愚昧之余,只能充当无聊的看客。5.“阿q,你还有绸裙么?没有?纱衫也要的,有罢?”联系前面妇女对阿q惟恐避之不及的情形,分析“没有”“有罢”,说说此时妇女和阿q的心态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提示:前面的情节里妇女躲避阿q,是因为受了赵太爷之流的宣传蛊惑,加以愚昧,以为阿q真个是猎色的坏蛋。而到这里,她们又并不害怕阿q了,是因为阿q手里有东西,她们并不喜欢阿q而是喜欢阿q的东西。“没有”“有罢”表明阿q以为自己地位提高了,这些女人都不在他的眼中,所以并不想过分搭理她们。这里,作者对妇女持一种讽刺态度。6.“完了?”赵太爷不觉失声的说,“那里会完得这样快呢?”这刻画了其怎样的心态?提示:赵太爷开始摆出架子,本来想贪小便宜却偏要做出个老爷的样子来,所以一开始说话想说得含蓄而有身份。可没想到阿q说“完了”,他心里一急就“不觉失声”,露出了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土地主的尾巴来。7.“秀才听了‘庭训’,非常之以为然,便即刻撤消了驱逐阿q的提议,而且叮嘱邹七嫂,请伊万不要向人提起这一段话”,此句中的“庭训”“撤消”“驱逐”“提议”是大词小用,庄词谐用,一方面刻画人物滑稽可笑,另一方面具有讽刺意味。像这样的词小说中还有不少,阅读时注意找出一些并加以体会。提示:略,学生找寻。8.说说阿q从中兴到末路的过程。略,学生概括。五. 板书小结第六章内容:从中兴到末路中兴的风光末路的失意酒店人的刮目相看王胡的肃然起敬妇女们的照顾生意赵太爷的亲善巴结得意忘形透底细敬而远之失人心斯亦不足畏也矣落花流水春去也人们愚昧无知世态何其炎凉
六. 作业布置:熟读课文中关于阿q的心理描写的精彩段落,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
第五课时 分析赏读第七、八章一. 阅读第七章:1.“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绍兴光复这么庄严的事件,作者却用阿q卖搭连给赵白眼这件事来作补充说明,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有什么用意?提示:一方面说明普通老百姓并不关心什么绍兴光复,而只注意身边发生的小事,辛亥革命与人们的生活差得太远;表明作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是怀疑的,把绍兴光复与阿q卖搭连这事联系在一起,显得滑稽可笑。2.“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祯皇帝的素。”此句怎样理解?提示:这说明清朝已经灭亡了,但未庄人的思想仍停留在明末清初的几百年的过去。民众之愚昧落后不言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