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2019-02-16

  d.李绛认为,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这正是他报答皇上破格提拔的表现,而决不是轻率进谏。
  参考答案:
  1.d(理:治,天下大治)
  2.d(上前:皇上面前)
  3.b(①转折意;②因而,于是;③认为;④拿,用)
  4.后辈的文章,总没有合他心意的。
  5.b(“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错,应为“但皇上却不予答复”)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世称“柳河东”。他出生于长安,少精敏而有文名,出入经史百子。21岁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26岁第博学鸿词科,任集贤殿正字,博览群书,通观古今。贞元十七年(801)调任蓝田尉,得以了解世风民情。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他参与王伾、王叔文等人的永贞改革,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改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前后长达十年之久。他寄情山水,交往佛释以遣苦闷,并关心现实,写了大量文章驳难政敌。元和十年(815),被召入京,他满心以为可一展才志,不料又远放柳州刺史。在柳州任上,他关心民瘼,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解民倒悬,深得民心。元和十四年卒于任所,故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朴素的唯物思想,反对天命论。他和韩愈一起领导古文运动,认为文章应辅物及时,其文学主张与韩愈大同小异。他的散文创作立意新颖,章法严谨,以杂文、寓言、山水游记等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清新峻洁,似淡实浓,自成一家。有《柳河东集》行世。
(选自《中国历代散文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XX年1月版)
  二、课文析读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虽名为“传”,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文章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通过贴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我们阅读时应认真借鉴。
  所谓寓言,即寓意于言。也就是通过讲故事来阐明道理。《种树郭橐驼传》是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阐明治国之道的。即文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进一步阐明为政要顺应民心,要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这反映了柳宗元期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使老百姓能各务其业而不受烦扰的改革愿望。
  文章为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作者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连用四个“欲”字句,概括了树木的本性,提示了种树的要领,并收到了“天者全而性得”的理想效果;而“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而必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作者次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比较。“勿动勿虑……若弃。”郭橐驼看似听之任之的做法里,却包含了“顺木之天”的大道理;而他植者好像无微不至地关心,但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概言之,作者围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之纲,分述“己植”和“他植”。己植部分说明树木的本性,再说明“自己”如何按照树木的本性去栽培,做到“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他植部分则分述两种违背树木本性发展的做法,然后归结到“他植”不如“己植”,由此显示橐驼种树之道的正确。行文简洁,对比鲜明。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