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教案
2019-01-28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中庸之道讲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极难的。《中庸》有言:“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经常是,“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聪明人容易过头,愚蠢者往往不足;好人容易过头,不肖者容易不足)因此,“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们已经好久做不到了)!”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作为极高明的方法论,象是一株芳美冠世的奇葩,只有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中才能持续茁壮成长。在人际关系和社会政治领域,有了仁做指导思想,还要运用中庸之道作为方法论,制订出合乎仁的行为规范,即礼(包括法)。有了仁为思想基础,有了合乎仁的礼为保障,在两者互为表里所酿造的气候环境条件中,中庸之道方能得其所哉,大行其道,进入万变不离其“中”的佳境。没有仁和礼的相辅相成和反馈作用,就社会政治决策领域而言,中庸之道持之以恒之难,莫非“难於上青天”?